【關鍵詞】腎;生物學標志
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臨床常見危重病之一,在普通住院患者中發病率為3%~5%,在重癥監護病房(ICU)則高達30%一50%。許多原因可導致AKI,按照解剖定位,分為腎前性、腎性和腎后性。按病理生理及臨床表現可分為起始期、進展期、維持期和恢復期。遠期預后研究發現,與未發生AKI患者相比,發生AKI進展為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終末期腎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風險明顯增高。AKI的預后與原發病因、腎臟損傷程度及并發癥嚴重程度相關,因此在尚未導致腎功能下降時早期識別對腎臟的微小損傷并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預后。目前用于診斷AKI的方法都是反應腎功能而非腎臟損傷的標志物,并不足以及時、準確的診斷AKI以及預測預后。因此發現新型可靠的早期識別AKI的生物標志物尤為重要。過去幾年逐漸發現了一些可在AKI患者尿液或者血液樣本中檢測到的新型生物標志物,包括NGAL、KIM-1、IL-18、L-FABP、鈣網蛋白等,以下將概述這些新型標志物的相關研究。